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7-22 12:27:22

每日一更9⃣️

每日一药:麦门冬
【药性】寒性
【药味】甘;苦
【归经】肺;胃;心经
【功效】清心润肺,养胃生津
【主治】治肺中郁火、血热妄行、乳汁不下、心气虚损。
每日一方:麦门冬汤
【出处】《金匮要略》
【组成】 半夏(9克),麦门冬(60克),甘草(4克),人参(6克),粳米(6克),大枣(12枚)。
【功效】清养肺胃,降逆下气。
【主治】治肺痿。肺胃津伤,虚火上炎,咳唾涎沫,气逆而喘,咽干口燥,舌干红少苔,脉虚数者。
【用法】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温服一升,日三、夜一服。
【原文】《金匮要略•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》:大逆上气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气者,麦门冬汤主之。
每日一穴:迎香穴
【所属经络】手阳明大肠经
【特定穴】交会穴(手足阳明)
【功效】疏散风热,通利鼻窍。
【主治】
主鼻塞不闻香臭,偏风口喎,面痒浮肿,风动叶落,状如虫行,唇肿痛,喘息不利,鼻喎多涕,鼽衄骨疮,鼻有息肉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鼻翼外缘中点旁,当鼻唇沟中间。
每日一病:一诊
【病人信息】男 6岁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【日期】2010年2月16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夜卧不安4年,咳嗽近20天。初诊:4年前患儿出现夜卧不安,容易惊醒,常于梦中惊醒后面容惊慌,东张西望。其后症状逐渐加重。患儿自诉梦中觉有墙堵其出路,每夜惊醒后即欲夺门而出,伴冷汗、四肢冰凉;至白昼又如常人,仅觉注意力不集中,烦躁易怒。20多天前开始咳嗽,时轻时重。服中药症不解。现见面色无华,精神萎靡,胆怯懒言,咳嗽,喉中痰声辘辘,纳差。舌质淡红,苔白腻,脉左弦,右稍滑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7-22 12:27:54

处方 黄连温胆汤
白薇30g 紫苏10g 姜半夏6g 瓜蒌皮10g 川黄连6g 橘皮9g 姜竹茹10g 炎麻黄绒15g 桔梗10g 炙旋覆花15g 橘络30g 连翘6g 栀子3g 川木通9g
【其它】1剂,水煎服。1日1/2剂,每日4次,每次50ml。牛黄清心丸,每日2次,每次半丸。
二诊
【主诉及病史】'服用前方后两夜安睡,偶咳几声,喉中痰鸣明显,纳差。舌淡红,苔白腻稍减,脉稍滑。'
)
【处方】
白薇30g 紫苏10g 姜半夏6g 瓜蒌皮10g 川黄连6g 橘皮9g 姜竹茹10g 炎麻黄绒15g 桔梗10g 炙旋覆花15g 橘络30g 连翘6g 栀子3g 川木通9g
【其它】效不更法,加姜黄15g,加强祛湿清热之力。2剂,1日1/3剂,余皆同前。
三诊
【主诉及病史】'服用前方后,咳嗽消失,喉中痰鸣明显减少。现每隔4〜5天,人睡后惊醒1次,醒后巳无夺门欲出之状,惊慌之态减轻。四肢温,汗仍多,食欲增进。症见胆怯,躲入家长怀中,懒言。舌红,苔薄白微腻,脉稍滑数。“汗为心之液”,过汗则心气心血不足;心主血,肝藏血,子病及母,心血不足,则肝血不足,胆气怯弱。'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橘皮9g 姜竹茹10g 川黄连6g 炒栀子6g 连翘9g 知母15g 龙胆草10g 姜半夏6g 瓜蒌皮10g 炙旋覆花15g 橘络30g 龙骨30g 牡蛎30g 川木通9g 车前草30g
【其它】3剂,服法、禁忌同前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7-22 12:28:05

【按语】按:本案病位在心、胆、脾,病性为虚实夹杂。《内经》云:“诸病 惊骇,皆属于火”。除外感热病可致邪热扰心之外,内伤情志,五志化火,皆可扰动心神。小儿虽少七情伤害,但喜怒悲恐,较之成人更专更骂。加之小儿神气怯弱,不耐惊扰,心虚则神摇不安,胆怯则善恐易惊。又因小儿脾常不足,饮食伤脾,故纳呆;痰浊内生,则喉中痰鸣。痰郁化火,扰动心神,则心烦易怒,惕惕不安。初诊时先以涤痰清热、清心除烦兼以解表止咳之法治之。方中姜半夏、瓜蒌皮、橘皮、竹茹、黄连燥湿涤痰,具黄连温胆汤之意;配以紫苏、麻黄绒、旋覆花、橘络又有化痰止咳之功效,一举两得。既遵循急则治标大法,又直中要害,澄本清源。而黄连、连翘、栀子直折心中邪火,川木通引热下行。二诊时患儿症状明显改善,但痰浊并未尽去,应效不更法,乘胜追击,防心神被扰。三诊病之实邪已去大半,患儿饮食增加,但病久脾之健运不能速复,仍需祛痰以逐邪于外。表邪已散,痰浊得清,心胆虚怯之状展于眼前,应加以重镇安神、固敛收涩之品。然小儿脏腑轻灵,选药宜补而不滋腻为要,龙骨干涩而平,为重镇安镇之要药;牡蛎味涩,与龙骨相配,安神定志,又能敛汗补心,无论长幼用之皆宜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9⃣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