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le 发表于 2016-7-26 16:40:38

整体望诊之二——望色

本帖最后由 lele 于 2016-7-26 16:43 编辑

望色,是指望肤色,指通过观察病人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,又称为“色诊”。
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篇》中指出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。
心主血脉,其华在面。面部血脉丰富,为脏腑气血之所荣。同时面部皮肤薄嫩而外露,故其色泽变化容易观察,临床当中常把望面色作为望肤色的主要部位。
中医望色,分为两个部分,即颜色与光泽。
其中,色,是指色调的变化,如黄、红;泽,是指明度的变化。
中医对肤色的色调如何分类呢?
大体分为五种颜色,这种分类方法源于《内经》--“五行配五脏,五脏属五色。”即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----色青属肝,色赤属心,色黄属脾,色白属肺,色黑属肾。从而由五色的变化,了解五脏内在的变化。所以中医把色诊也称为五色诊。
皮肤光泽的变化,即肤色的荣润与枯槁。中医认为,皮肤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一种表现,因此在望肤色的时候非常重视对光泽的观望。光泽的荣股变化,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。
《四诊抉微》中提到:气由脏发,色随气华。中医把有光泽的面色称为有气之色。这就是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时会说:你的面色不错或气色不错,而不用说你的颜色不错。
根据《内经》所说,面部不同部位分候不同脏腑,所以观察面部不同部位色泽的变化时可诊察相应脏腑的变化。《内经》关于面部的划分方法有两种,具体记载于《灵枢》五色篇和《素问》刺热篇当中。如下图
面部部位的划分不同,对应脏腑也不同。



但在临床望色时,还是以观察病人面部整体色泽的变化为主,以这种分部色诊,作为一个辅助方法。
望色的注意事项:
一、环境的影响
自然光线下面色的表现,与各种光线下面色的表现不同,如此会对医生望诊造成一定干扰。同时白天晚上的光线来源不同,面色所表现的也不同。故应注意环境对人的面色的影响,排除影响对诊病的干扰。温度的影响:例如夏天天气炎热,温度较高,面色发红;冬天气温较低,面色发白。
二、饮食影响
例如吃用辛辣食物火锅饮酒后等,面色发红。
三、情绪的影响
例如与人发生口角,激烈争论时,面色会有改变。
总之,环境,饮食,情绪,运动等等变化后,都可以导致肤色发生变化,在临床观察面色是需要注意,排除干扰。

董Esen 发表于 2016-7-27 11:24:08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整体望诊之二——望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