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1-3 11:12:10

每日一更112

每日一药:麦门冬
【别名】麦冬;沿阶草;寸冬
【药性】寒性
【药味】甘;苦
【归经】肺;胃;心经
【功效】清心润肺,养胃生津
【主治】治肺中郁火、血热妄行、乳汁不下、心气虚损。
每日一方:生脉散
【出处】《医学启源》
【组成】 麦门冬(1.5克),人参(1.5克),五味子(1克)。
【功效】益气养阴,敛汗生脉。
【主治】气阴两伤,肢体倦怠,气短懒言,口干作渴,汗多脉虚;久咳伤肺,气阴两亏,干咳少痰,食少消瘦,虚热喘促,气短自汗,口干舌燥,脉微细弱;或疮疡溃后,脓水出多,气阴俱虚,口干喘促,烦躁不安,睡卧不宁。
【用法】长流水煎,不拘时服(现代用法:水煎服)
每日一穴:譩譆穴
【穴位别名】
五胠俞穴
【国际标准代码】
BL45
【所属经络】
足太阳膀胱经
【功效】
宣肺理气,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
主大风汗不出,劳损不得卧,温疟寒疟,背闷气满,腹胀气眩,胸中痛引腰背,腋拘胁痛,目眩,目痛,鼻衄,喘逆,臂膊内廉痛,不得俯仰,小儿食时头痛,五心热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背部,当第6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
【简便取穴法】
正坐低头或俯卧位。先确定大椎穴的位置,由大椎往下推6个椎骨(即第6胸椎),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,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。
每日一病:主诉及病史:患原发性高血压19年。刻下头痛乏力,步履不稳,四肢麻冷、尤以右下肢为剧,入夜腿痛难寐。形体渐瘦,多夜尿,自汗。诊查:神情倦怠,面色不华,舌体淡胖而紫,苔腻微黄,脉细弦而涩,血压160/110mmHg,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浅弱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1-4 14:13:17

自拟方
黄苗50g 附片9g 桂枝7g 熟地黄15g 天麻15g 半夏10g 当归12g 川芎12g 赤芍12g 桑寄生15g 蒲黄12g 红花5g 川牛膝10g
二诊
【主诉及病史】服药后四肢稍暖,下肢麻痛渐轻,步履较稳,头痛亦减,血压降为140/80mmHg,惟夜寐未熟。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黄苗50g 附片9g 桂枝7g 熟地黄15g 天麻15g 半夏10g 当归12g 川芎12g 赤芍12g 桑寄生15g 蒲黄12g 红花5g 川牛膝10g 仙灵脾20g 远志9g
【其它】原方加仙灵脾20g、远志9g,再服8剂。
【预后】本病前后共诊12次,方意不变、用药略有加减,治疗三个月,最后四肢转温,麻痛消失,步履转健,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。
【按语】【按语】本病属中医“脉痹”范畴,由老年阳虚、寒痰凝阻脉道、气血不得下行而致。根据“气为血帅,气行血亦行”,“血得热则行,得寒则凝”之理,施以温阳通脉、化痰逐瘀之法。以芪附二药为君,旨在峻补阳气,温通经脉;臣以桂枝、川芎,协助君药温通气血,佐当归、赤芍、红花、蒲黄、半夏,旨在逐瘀消痰;再佐熟地、天麻、桑寄生益肾柔肝,缓解头痛;牛膝化瘀,又能引诸药下行为使药。又用苏木層等温浴局部,内外合治,理药并进,故奏效颇速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