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1-13 18:15:56

每日一更122

每日一药:青蒿
【药性】寒性
【药味】辛;苦
【归经】归肝经、胆经。
【功效】清热,解暑,除蒸
【主治】治温病,暑热,骨蒸劳热,疟疾,痢疾,黄疸,疥疮,瘙痒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~15g,治疟疾可用20~40g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,水浸绞汁饮;或入丸、散。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敷;或煎水洗。
【禁忌】产后血虚,内寒作泻,及饮食停滞泄泻者,勿用。
每日一方:蒿芩清胆汤
【出处】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
【组成】 青蒿,竹茹(9克),半夏,茯苓,黄芩(4.5~9克),枳壳(4.5克),陈皮,滑石,甘草,青黛。
【功效】清胆利湿,和胃化痰。
【主治】少阳湿热痰浊证。症见寒热如疟,寒轻热重,口苦膈闷,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,胸胁胀痛,舌红苔白腻,脉濡数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原文】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:寒轻热重,口苦膈闷,吐酸苦水;或呕黄涎而粘,甚则干呕呃逆,胸胁胀疼,舌红苔白,间现杂色;或尖白中红;或边白中红;或尖红中白;或尖白根灰;或根黄中带黑。脉右弦滑,左弦数。此相火上逆,少阳腑病偏于半里证也。法当和解兼清,蒿芩清胆汤主之。
每日一穴:承扶穴
【穴位别名】
肉郄穴;扶承穴;阴关穴;皮部穴
【国际标准代码】
BL36
【所属经络】
足太阳膀胱经
【功效】
通便消痔,舒筋活络。
【主治】
主腰脊相引如解,久痔尻臀肿,大便难,阴胞有寒,小便不利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大腿后面,臀下横纹的中点。
【简便取穴法】
仰卧位。与臀下横纹正中点,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。
每日一病:主诉:突发上腹疼痛12小时。 "现病史:患者入院前 12小时,突发上腹疼痛,为刀割样疼痛,发病前未进食,不伴腰背部放射,无寒战发热,无反酸、嗳气,无皮肤巩膜黄染。无呕血及黑便。 舌质:红 舌苔:黄厚 脉象:数脉,滑脉" 既往史:婚育史:已婚 辅助检查:Bus: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,腹腔及盆腔积液,左肝前游离气体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1-14 12:17:19

辨证分析:患者素体阳盛,恣食肥甘之品,湿热秽浊之邪壅滞中焦,脾失健运,胃气失和,中焦气机不利,气血郁闭,不通则痛,致腹痛拒按,湿热之邪阻滞肠道,气滞不畅故见大便秘结,热邪伤津,故见小便短赤,舌脉表现亦符合湿热中阻证型。 治则治法:清热除湿,和中止痛。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半夏10g 炒枳壳10g 炒白术10g 川楝子2g 连翘10g 炒黄连2g 车前草10g
【其它】用法:5剂,日剂,水煎服。
二诊
【日期】2005年2月17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病情变化:腹痛减轻。现病史:舌质:红 舌苔:白 脉象:滑脉
【辨证及治法】辩证分析:患者素体阳盛,恣食肥甘之品,湿热秽浊之邪壅滞中焦,脾失健运,胃气失和,中焦气机不利,气血郁闭,不通则痛,致腹痛,予清热除湿,和中止痛之中药,解中焦气机之郁闭,故腹痛减轻。
)
【处方】加减藿香正气散
藿香2g 佩兰2g 枇杷叶15g 炒竹茹10g 炒枳壳10g 砂仁2g 大腹皮10g 炒白芍10g 苏梗2g 陈皮络2g 制香附2g
【按语】按语:胃脘痛以中焦气机不利,气血郁闭为基本病机,古人亦有“胃以通为补”的原则,治疗当以“通”立法,根据寒热虚实辨证论治,不能把“通”狭义地理解为通下之法。患者素体阳盛,恣食肥甘之品,湿热秽浊之邪壅滞中焦,脾失健运,胃气失和,中焦气机不利,气血郁闭,不通则痛,致腹痛拒按,湿热之邪阻滞肠道,《素问》中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,故饮食不节为导致本病发病的个重要原因,故正确掌握“以通为用”的原则,方拟复方大柴胡汤加减,疗效显著,突出中医辨证的灵活性。 本征患者采用针灸疗法促进穿孔闭合,根据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1978年报告,用电生理方法通过对腹式呼吸和腹直肌复合肌电的观察,得出针灸有镇静止痛,促进穿孔粘连闭合,调整全身功能状态。

李MiBa 发表于 2019-4-16 08:28:00

腹痛,拒按,苔黄,脉数
金匮大黄牡丹汤
请问此方加减是否也可以?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1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