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2-10 12:38:14

每日一更149

每日一药:玄参
【药性】寒性
【药味】甘;苦;咸
【归经】归肺;胃;肾经
【功效】清热凉血;滋阴降火;解毒散结
【主治】温热病热和营血;身热;烦渴;舌绛;发斑;骨蒸劳嗽;虚烦不寤;津伤便秘;目涩昏花;咽喉喉肿痛;瘰疬痰核;痈疽疮毒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【禁忌】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。反藜芦。
每日一方:化斑汤
【出处】《温病条辨》
【组成】 寒水石(30克),知母(12克),甘草(10克),玄参(10克),犀角(60克),粳米(9克)。
【功效】清气凉血。气血两潘之发斑。发热,或身热夜甚,外透斑疹,色赤,口渴或不渴,脉数等。
【用法】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。滓再煮一盅,夜一服。
【禁忌】斟酌。
【歌诀】化斑汤用石膏元  粳米甘犀知母存※或入银丹大青地  温邪斑毒治神昏※
每日一穴:天柱穴
【所属经络】
足太阳膀胱经
【功效】
清头明目,强筋骨。
【主治】
主足不任身体,肩背痛欲折。目瞑视,头旋脑痛,头风,鼻不知香臭,脑重如脱,顶如拔,项强不可回顾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项部大筋(斜方肌)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,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.3寸。
每日一病:主诉及病史:患者先因右侧腮腺肿大疼痛15天,考虑为化脓性腮腺炎,于1987年12月5日人某医院口腔科,后又因眼口干燥诊为干燥综合征,转皮肤科住院治疗。患者自1980年以来经常口干,吃馒头无水不能下咽。诊查:体温36°C,血压l00/88mmHg,两眼结膜较干,口唇明显千燥脱皮,右侧腮腺明显肿大,有压痛,两耳无异常,心肺正常、皮肤较干,双下肢皮肤有鱼鳞病表现。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,血沉70mm/lh,类风湿因子阳性,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7单位。腮腺造影示碘剂分布不均,眼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未见着色点,下唇病理活检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部分腺泡萎缩。胃镜检查取胃壁组织活检可见淋巴及浆细胞浸润,并有灶性萎缩。患者住院后即肌肉注射青霉素及口服板蓝根冲剂,腮腺局部外敷如意金黄散,腮腺肿大渐缩小,但口眼干燥如前,以口干更为明显。遂请赵氏会诊,查患者口干无津,唇干裂痛,每食酸味则舌裂纹间痛,胃脘满闷不适。自诉唾液全无,进食时亦然,无水则不熊进食,平时闭口亦绝无潮润感。体力欠佳。脉象弦细略数,舌质干赤而鋒,光裂无苔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2-11 14:29:16

自拟方
生地黄l0g 丹皮l0g 石斛10g 葛根20g 沙参20g 丹参10g 桃仁l0g 皂角刺15g 白芷5g 路路通10g 川芎5g 玉竹10g 麦冬30g 甘草10g
二诊
【主诉及病史】服上药1周后,口中能有潮润感,但仍无唾液,上腹满闷如前;脉弦细之象略减,出现滑象;舌干略较前轻,色亦略转浅,已获效机。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生地黄l0g 丹皮l0g 石斛10g 葛根20g 沙参20g 丹参10g 桃仁l0g 皂角刺15g 白芷5g 路路通10g 川芎5g 玉竹10g 麦冬30g 甘草10g 陈皮10g 升麻10g 白蔻5g
【其它】前方加陈皮10g、升麻10g、白蔻5g。用此方出人加减治疗三个月,诸症逐渐消除,已不口干,唾液如常人,进食正常,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,停药观察三个月后无复发,2年后随访一切正常。
【按语】【按语】此患者显系胃阴不足之证,养胃阴用生津滋液之药当属常法,赵氏辨证又从病久入络、瘀血闭阻、胃气不能上达之处着眼,故于处方遣药之际加入化瘀通闭升津之品,遂使诸症悉除,且脾胃生发之气无伤而告痊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1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