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7-14 11:03:28

每日一更(二)

每日一药:紫苏叶
【原名】紫苏叶
【别名】苏叶;赤苏;紫苏;皱苏;尖苏;香苏叶;鸡冠紫苏;子苏
【药性】温性
【药味】辛
【归经】归肺、脾经。
【功效】解表散寒,行气和胃
【主治】用于风寒感冒,咳嗽呕恶,妊娠呕吐,鱼蟹中毒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、研末撒或煎汤洗。
【禁忌】气虚、阴虚及瘟病患者慎服。
每日一剂:小青龙汤
【出处】《伤寒论》
【组成】 麻黄(去节,9克),白芍(9克),细辛(6克),干姜(6克),甘草(6克),桂枝(去皮,9克),五味子(6克),半夏(洗,9克)。
【功效】解表散寒,温肺化饮。
【主治】外寒里饮证。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,喘咳,痰涎清稀而量多,胸痞,或干呕,或痰饮喘咳,不得平卧,或身体疼重,头面四肢浮肿,舌苔白滑,脉浮。
【用法】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(现代用法:水煎温服)。
【禁忌】因本方多温燥之品,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,不宜使用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饧、生菜、生葱。
【原文】 《伤寒论》第40条: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发热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,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。 《伤寒论》第41条:伤寒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不渴。服汤已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,小青龙汤主之。
每日一穴:太渊穴
太泉穴;鬼心穴
【所属经络】
手太阴肺经
【特定穴】
输穴、原穴,八会穴之脉穴
【功效】
散化肺经地部水湿,向天部输送肺气。
【主治】
主胸痹逆气,善哕呕,饮水咳嗽,烦闷不得眠,肺胀膨,臂内廉痛,目生白翳,眼痛赤,乍寒乍热,缺盆中引痛,掌中热,数欠,肩背痛寒,喘不得息,噫气上逆,心痛,脉涩,咳血呕血,振寒,咽干,狂言口噼,溺色变,卒遗矢无度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腕掌侧横纹桡侧,桡动脉搏动处。
【简便取穴法】
坐位。伸臂侧掌,在腕横纹桡侧轻触桡动脉,从感觉到搏动处稍往桡侧移动,至凹陷处即为此穴。此穴正对经渠穴上方。
【解剖】
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,拇展长肌腱内测;有桡动、静脉;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。
【穴位配伍】
咳血:太渊、尺泽、鱼际、肺俞、膈俞、三阴交(《针灸医案集要》); 呕血:太渊、神门、太冲、行间、鱼际(《针灸资生经》); 臂内廉痛:太渊、经渠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; 顿咳:太渊、四缝、合谷、少商(《针灸治验录》)。
【针刺方法】
避开血管,直刺0.3~0.5寸,不可伤及桡动、静脉。
【按压方式】
经常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,每次1~3分钟,可以补肺气、利心脏,促进血液循环,还可保健心脑血管,预防心肺疾患。
每日一病:【主诉及病史】主诉及病史:病者患咳嗽有年,时作时止,近届秋凉,因起居不慎,外感风寒,咳嗽大发。曾去某西医院检查,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,服止咳剂1周,效不显,特转中医院治疗。诊查:予曰:咳嗽有年,新感复发,难以速愈,希耐心服药。症见气喘咳嗽,痰多而稠,难以咯出。心烦,口渴欲饮。苔薄白微黄,六脉浮数。

hawkpiao 发表于 2018-7-14 11:12:35

小青龙汤去干姜细辛,加石膏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7-14 12:06:52

【按语】按语:本案系寒包热咳嗽。用麻黄散肺邪,杏仁降肺气,甘草缓肺急,石膏清肺热;以里热甚于表寒,故石膏四倍于麻黄而用之,药简力专,所以效速,实为解表清里定喘之辛凉良剂。加竹茹、毛化红、川贝母,则清热化痰更为有力。麻杏甘石汤本非治咳之剂,但其药理甚合本案咳嗽病机,故加味用之而病得愈。
【处方】麻杏甘石汤加味
麻黄6g 生石膏24g 杏仁9g 甘草3g 竹茹3g 毛化红6g 川贝粉6g(分3次吞服)。3剂,每日1剂,水煎,分3服。服药3剂,喘咳大减。继以清肺豁痰之剂,调理旬日而愈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