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8-26 11:59:41

每日一更4⃣️4⃣️

每日一药:五味子
【别名】北五味;北味;北五味子;辽五味子;菋;荎蕏;玄及;会及;五梅子
【药性】温性
【药味】甘;酸
【归经】归肺,心、肾经。
【功效】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
【主治】用于久嗽虚喘,梦遗滑精,遗尿尿频,久泻不止,自汗,盗汗,津伤口渴,短气脉虚,内热消渴,心悸失眠
【用法用量】1.5~6g。
【禁忌】外有表邪,内有实热,或咳嗽初起、痧疹初发者忌服。
每日一方:天王补心丹
【出处】《校注妇人良方》
【组成】 人参(15克),茯苓(15克),玄参(15克),丹参(15克),桔梗(15克),远志(15克),当归(30克),麦门冬(30克),柏子仁(30克),酸枣仁(30克),生地黄,五味子(30克)。
【功效】滋阴养血,补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治心肾不足,阴亏血少。失眠、心悸、梦遗、健忘。
【用法】上药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用朱砂为衣。每服20~30丸,临卧时用竹叶汤服。
【禁忌】若人饮食少思,大便不实者,不宜用。
【原文】《校注妇人良方》:天王补心丹,宁心保神,益血固精,壮力强志,令人不忘,清三焦,化痰涎,祛烦热,除惊悸,疗咽干,育养心神。
每日一穴:大都穴
【所属经络】
足太阴脾经
【特定穴】
荥穴
【功效】
散发脾热。
【主治】
主热病汗不出,不得卧,身重骨疼,伤寒手足逆冷,腹满善呕,烦热闷乱,吐逆目眩,腰痛不可俯仰,绕踝风,胃心痛,腹胀胸满,心蛔痛,小儿客忤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足内侧缘,当足大趾本节(第1跖趾关节)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。
每日一病:偏头痛
【病人信息】男 38岁
诊疗过程
一诊
【日期】1991年4月9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偏左头痛近2年。每因生气、劳累、用脑过度而诱发,发作时头胀跳痛,面色苍白,冷汗时出,四肢不温,恶心欲吐,心烦意乱,难以入睡,纳便尚调。曾经各项检查,均无异常发现,诊断为“血管神经性头痛”,西药仅仅临时止痛,中药理气、平肝、化疲、滋肾诸法亦未奏效。正值头痛发作,面色苍门,痛苦病容,测血压125/80mmHg,苔薄黄不燥,脉沉细不数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8-26 18:29:01

乌梅汤
制附片10g(先煎半小时) 肉桂3g 干姜5g 细辛3g 川椒3g 黄连5g 黄柏5g 党参10g 当归10g 乌梅10g
【其它】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,连服7剂
二诊
【日期】1991年4月16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偏头痛渐止,面色转红润,夜寐好转,情绪稳定,苔薄白,脉弦细。
【其它】为巩固疗效,改服乌梅丸,早晚各1丸,嘱连服1个月,偏头痛未再复发。
【按语】足厥阴肝经上头循额,偏头痛与厥阴相关显然。仲景治厥阴证,以乌梅丸为主方。近人多用治胆道蛔虫之蛔厥证。先师叶心清倡导偏头痛投乌梅汤,实属奇法。临证处方,必有3条指征:面白,肢凉,苔润不燥,脉沉不数。乌梅汤由10味中药组成,热药5味,凉药2味,补药2味,再加大乌梅1枚,其方意攻补兼施,温清并治,正适用于寒热错杂之厥阴证。临证可视寒热之偏重,调整热凉药的用量。配方简练,药精量轻,只要切中病机,奏效显著,足证经方之独特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4⃣️4⃣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