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0-2 14:35:56

每日一更8⃣️0⃣️

每日一药:冰片
【药性】寒性
【药味】辛;苦
【归经】归心经、脾经、肺经。
【功效】通诸窍,散郁火,去翳明目,消肿止痛
【主治】治中风口噤,热病神昏,惊痫痰迷,气闭耳聋,喉痹,口疮,中耳炎,痈肿,痔疮,目亦翳膜,蛲虫病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入丸、散,0.15~0.3g,不入煎剂。 外用:适量,研末撒,或吹、搽,或点,或调敷。
【禁忌】孕妇及气血虚者均应慎服。
每日一方:代匙散
【出处】《景岳全书》
【组成】 硼砂(1钱),寒水石(1钱),水苏(5分),胆矾(5分),甘草(3分),僵蚕(炒,5分),冰片(1分),皂角(炙烟尽,5分)。
【功效】喉痹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。
【用法】用竹管频吹喉中。加牛黄5分更佳。
每日一穴:肩中俞穴
【所属经络】
手太阳小肠经
【功效】
解表宣肺。
【主治】
主咳嗽,上气唾血,寒热,目视不明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背部,当第7颈椎棘突下,旁开2寸。
【简便取穴法】
前倾坐位或俯卧位。先确定大椎穴的位置,由大椎旁开3横指处,按压有酸胀感,即为此穴。
每日一病:阴道持续流血16天。 现病史:既往月经正常,本次阴道流血距上次月经约40余天,于5月1号开始,至今未止,初量少,2天前突然增多,有大血块,伴剧烈少腹痛,块下痛减轻。 刻下症:阴道流血,腹痛,无恶心胸闷咳嗽,二便调。 舌质:舌边有瘀点 舌苔:薄白 舌苔薄白,脉细。 脉象:细 既往史:婚育史:既往月经正常。LMP:5月1日。 查体:体温:36.4 血压:120/70 呼吸:18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0-3 11:53:12

辨证分析:七情内伤,气滞血瘀;或热灼、寒凝、虚滞致瘀;或经期、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,内生瘀血;或崩漏日久,离经之血为瘀。瘀阻冲任,血不循经而妄行,可致血瘀崩漏。瘀阻冲任,不通则痛,故腹痛。瘀血凝结则有大血块,血块排出则瘀滞稍通,疼痛减轻。舌有瘀点亦为血瘀之征。 中医证候:血瘀 治则治法:温阳行瘀,活血止血
)
【处方】桂枝茯苓丸加减
桂枝9g 茯苓12g 桃仁9g 赤芍12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马齿苋30g
【其它】用法:4剂,1剂/1天,水煎服。
二诊
【日期】1991年5月30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病情变化:舌质:红 舌苔:薄白
【辨证及治法】辨证分析:药后下血块甚多,或下烂肉样皮膜状物后流血不减者,此为病祛正虚。 中医证候:肾虚 治则治法:补肾调经。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熟地12g 川断15g 甘草6g 炒山药12g 味子9g 当归6g 寄生12g 枸杞15g 白芍15g
【预后】预后:痊愈,消失。
三诊
【日期】1991年6月20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病情变化:舌质:淡红 舌苔:薄白
【辨证及治法】辨证分析:此次经行5天干净,无小腹痛,病情明显好转。经后仍以补益肝肾,养血调经为主,在上方基础上加山萸肉补肾填精。 中医证候:肾虚 治则治法:补肾调经。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山萸肉12g 熟地12g 川断15g 甘草6g 炒山药12g 味子9g 当归6g 寄生12g 枸杞15g 白芍15g
【其它】用法:6剂,1剂/1天,水煎服。
【预后】预后:痊愈,消失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8⃣️0⃣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