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0-3 11:56:40

每日一更8⃣️1⃣️

每日一药:党参
【药性】平性
【药味】甘
【归经】归脾经、肺经。
【功效】补中,益气,生津
【主治】治脾胃虚弱,气血两亏,体倦无力,食少,口渴,久泻,脱肛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~15g;或熬膏、入丸、散。生津、养血宜生用;补脾益肺宜炙用。
【禁忌】有实邪者忌服。反藜芦。
每日一方:理冲汤
【出处】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
【组成】 黄芪(9克),党参(6克),白术(6克),山药(15克),天花粉(12克),知母(12克),三棱(9克),莪术(9克),鸡内金(9克)。
【功效】益气行血,调经祛瘀。治妇女经闭不行,或产后恶露不尽,结为症瘕,以致阴虚作热,阳虚作冷,食少劳嗽,室女月闭血枯,男子劳瘵,脏腑症瘕积聚,气郁脾弱,满闷痞胀,不能饮食
【用法】用水600毫升,煎至将成,加好醋少许,滚数沸服
每日一穴:天窗穴
【所属经络】
手太阳小肠经
【功效】
疏散内热
【主治】
主痔瘘,颈痛,肩痛引项不得回顾,耳聋颊肿,喉中痛,暴喑不能言,齿噤中风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颈外侧部,胸锁乳突肌的后缘,扶突后,与喉结相平。
每日一病:主诉:烦热、心慌、失眠两月余。 现病史: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烦热、多汗、心慌、失眠等症状,在外院行实验室检查T4示:51.33,T3示:14.34。治疗给予他巴唑口服,症状无明显缓解,故于今日来我院。 刻下症:心烦失眠、身热多汗、五心烦热、口咽干燥、头晕耳鸣。舌质:红 舌苔:少苔 脉象:数 既往史:否认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慢性病史,否认肝炎、结核等传染病史,否认输血史,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,否认外伤手术史,预防接种史不详。 婚育史:孕一产一 查体:体温:36.5 血压:120/80 呼吸:25 辅助检查:实验室检查T4示:50.03,T3示:13.4。甲状腺触诊:中度肿大,质软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0-4 12:56:18

【辨证及治法】辨证分析:忧思劳神太过,郁而化火,耗伤心肾之阴,肾阴亏损,水不济火,不能上养心阴,心火偏亢,扰动心神,则心烦失眠;肾阴亏虚,骨髓失充,脑髓失养,则头晕耳鸣;阴虚阳亢,虚热内生,则口咽干燥,五心烦热,身热多汗,舌苔脉皆从证。 中医证候:心肾不交 治则治法:滋阴养血,补心安神
)
【处方】天王补心丹合竹叶石膏汤
竹叶10g 生石膏15g 麦冬15g 太子参30g 玄参15g 丹参10g 炒枣仁30g 柏子仁10g 天冬15g 当归6g 生地30g 桔梗10g 茯苓10g 味子10g 远志10g
【其它】用法:七剂,一剂/一天,水煎服。
二诊
【日期】2005年10月15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病情变化:舌质:红 舌苔:薄白
【辨证及治法】辨证分析:忧思劳神太过,郁而化火,耗伤心肾之阴,肾阴亏损,水不济火,不能上养心阴,心火偏亢,扰动心神,则心烦失眠,肾阴亏虚,骨髓失充,脑髓失养,则头晕耳鸣,阴虚阳亢,虚热内生,则口咽干燥,五心烦热,身热多汗,舌苔脉皆从证。 中医证候:心肾不交 治则治法:滋阴养血、补心安神。
)
【处方】竹叶石膏汤合天王补心丹
竹叶10g 生石膏15g 麦冬15g 太子参30g 玄参15g 丹参10g 炒枣仁30g 柏子仁10g 天冬15g 当归6g 生地30g 桔梗10g 茯苓10g 味子10g 远志10g 龙齿30g
【预后】预后:显效,明显改善。
三诊
【日期】2005年10月22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病情变化:舌质:淡红 舌苔:薄白
【辨证及治法】辨证分析:忧思劳神太过,郁而化火,耗伤心肾之阴,肾阴亏损,水不济火,不能上养心阴,心火偏亢,扰动心神,则心烦失眠,肾阴亏虚,骨髓失充,脑髓失养,则头晕耳鸣,阴虚阳亢,虚热内生,则口咽干燥,五心烦热,身热多汗,舌苔脉皆从证。 中医证候:心肾不交 治则治法:滋阴养血、补心安神。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竹叶10g 生石膏15g 麦冬15g 太子参30g 玄参15g 丹参10g 炒枣仁30g 柏子仁10g 天冬15g 当归6g 生地30g 桔梗10g 茯苓10g 味子10g 远志10g 龙齿30g
【预后】预后:痊愈,消失。
【按语】按语:1.瘿病多由五志过极、郁而化火;或所愿不遂、相火内生;或忧思劳倦、或伤于房劳、精血暗耗,阴不制阳,水不济火。 2.其身热、口燥、多汗、心悸、不寐、证类阴虚燥热之消渴,本案运用竹叶石膏汤“以大寒之剂,易为清补之方”;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、补心安神为主,兼可滋阴降火,交通心肾。 3.太阳主开,阳明主合,不寐一证常由于开合不利,阳不入阴而致。以石膏、竹叶清阳明,符开合之枢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8⃣️1⃣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