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2-2 12:11:42

每日一更141

每日一药:浮小麦
【药性】凉性
【药味】甘
【归经】心经
【功效】除虚热;止汗
【主治】主于阴虚发热;盗汗;自汗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。止汁,宜微炒用。
每日一方:牡蛎散
【出处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【组成】 黄芪( 1两),麻黄根(1两),牡蛎(1两),浮小麦(100粒)。
【功效】敛汗固表。
【主治】虚劳不足,自汗盗汗,心悸遗精。
【用法】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小麦百馀粒,同煎至八分,去渣,热服,日二服,不拘时候。
【原文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牡蛎散,治诸虚不足,及新病暴虚,津液不固,体常自汗,夜卧即甚,久而不止,羸瘠枯瘦,心忪惊惕,短气烦倦。
每日一穴:膈俞穴
【穴位别名】
七焦之间穴
【国际标准代码】
BL17
【所属经络】
足太阳膀胱经
【特定穴】
八会穴之血会
【功效】
理气宽胸,活血通脉。
【主治】
主心痛,周痹,吐食翻胃,骨蒸,四肢怠惰,嗜卧,痃癖,咳逆,呕吐,膈胃寒痰,食饮不下,热病汗不出,身重常温,不能食,食则心痛,身痛肿胀,胁腹满,自汗盗汗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背部,当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每日一病:盗汗、乏力、腰酸1月。初诊: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乏力,腰部酸困不适,伴有呃逆,尿黄、尿无力,大便不成形,纳可,眠差,未行特殊治疗,症状持续存在,无发热,咳嗽。现症:时有盗汗乏力,腰部酸困不适,小便黄,大便不干。舌淡红,苔薄白;脉沉细。'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2-3 12:10:13

肾气汤加减
熟地12g 山萸肉12g 鹿寿草15g 枸杞子12g 黄芪15g 太子参12g 桑寄生15g 炒杜仲12g 怀牛膝12g 山枣15g 麦芽15g 神曲15g 巴戟天12g 甘草6g 鸡内金10g 灵芝12g 厚朴10g 佛手10g 柿蒂10g 炒枣仁10g
【其它】30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二诊
【主诉及病史】'服药后,盗汗消失,仍腰酸困冰冷乏力,夜尿频,尿无力、不畅,淋沥不尽,大便偏稀,嗳气腹胀。'
)
【处方】
熟地12g 山萸肉12g 鹿寿草15g 枸杞子12g 黄芪15g 太子参12g 桑寄生15g 炒杜仲12g 怀牛膝12g 山枣15g 麦芽15g 神曲15g 巴戟天12g 甘草6g 鸡内金10g 灵芝12g 厚朴10g 佛手10g 三七3g 滑石15g 夜交藤30g
【其它】上方去柿蒂、炒枣仁,加三七3g 滑石15g 夜交藤30g。30剂,水煎服,曰1剂。服药后,诸症基本消失,稍有腰部酸困。效不更法,继服前方10剂。随访痊愈。
【按语】按:患者盗汗乏力,腰部酸困不适,为肾气虚弱之典型表现,治疗予以补肾益气,调和肝胃,兼以固表。方用肾气汤加减治疗为主。方中熟地、鹿寿草、枸杞子、怀牛膝、巴戟天、山萸肉、桑寄生补肾阳,太子参、黄芪、灵芝益气固表,厚朴、焦三仙、佛手、鸡内金、柿蒂力气健脾和胃止呢,炒冬仁益心止汗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1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