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2-6 13:53:25

每日一更145

每日一药:常山
【药性】寒性
【药味】辛;苦
【归经】归肺、肝、心经。
【毒性】有毒
【功效】涌吐痰涎,截疟。
【主治】主伤寒寒热,发热温疟,鬼毒,胸中痰结吐逆
【用法用量】5~9g 。
【禁忌】药力峻猛,易伤正气,剌激肠胃,有催吐作用,孕妇慎用,注意制品和服法。
每日一方:柴胡截疟饮
【组成】 剑叶耳草,常山,槟榔,乌梅,桃仁。
【功效】不足之人疟疾。
【用法】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,并滓露1宿,次日发前1-2时,小温服;恶心,以糖拌乌梅肉压之。
【禁忌】戒鸡、鱼、豆腐、面食、羹汤、热粥、热物。
每日一穴:肺俞穴
【穴位别名】
肩中外俞穴;肺念穴
【所属经络】
足太阳膀胱经
【特定穴】
背俞穴
【功效】
温肺润燥,止咳平喘。
【主治】
主瘿气,黄疸,劳瘵,口舌干,劳热上气,腰脊强痛,寒热喘满,虚烦,传尸骨蒸,肺痿咳嗽,肉痛皮痒,呕吐,支满不嗜食,狂走欲自杀,背偻,肺中风,偃卧,胸满短气,瞀闷汗出,百毒病,食后吐水,小儿龟背。仲景曰: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或眩冒,时如结胸,心下痞硬者,当刺太阳肺俞、肝俞。
【取穴方法】
在背部,当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每日一病:平时易感冒及咳嗽,扁桃体常肥大,近三星期来又因感冒而咽喉发痒,干咳无痰,头胀头昏,昨天起微有黄粘痰,食欲佳,睡眠较差,有时服安眠药,二便正常,于医务所曾服过三剂中药止咳清热,病如故,昨夜刮背后稍见轻,诊脉浮滑,舌正无苔。

qiezi1203 发表于 2018-12-7 12:24:53

自拟方
苏叶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橘红一钱五分 紫菀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法半夏二钱 细辛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
【其它】服二剂
二诊
【日期】1967年8月24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服药后咳嗽尚剧,无痰,食纳佳,二便正常,脉转浮数,舌正红,苔薄白腻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麻黄一钱 杏仁二钱 生石膏三钱 甘草五分 僵蚕二钱 前胡一钱五分 炒苏子一钱五分 桑皮二钱 桔梗一钱 莱菔子一钱五分 香薷八分 葱白三寸
【其它】服二剂
三诊
【日期】1967年8月27日
【主诉及病史】服药后咳嗽已基本消失,无痰,饮食、二便正常,脉转沉滑,舌淡苔白腻
)
【处方】自拟方
连皮茯苓三钱 桑皮二钱 杏仁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白前一钱五分 炒苏子二钱 厚朴二钱 苡仁五钱 炙杷叶三钱 茵陈二钱
【其它】服二剂后,诸症消失而愈。
【按语】按:本例患者,先受暑湿,伏于肺胃,复感新凉,新感引动伏邪为病。蒲老认为:感暑者宜辛凉宣泄,感湿者宜苦温淡渗,感凉者宜微辛疏解。今初起时,早服清热止咳之剂,以致肺气更闭,故首用微辛微温之剂以开之,而二诊用辛凉微温,暑湿凉燥并治之法,则闭开嗽止,三诊脉见沉滑,凉燥伏暑已去,余湿尚存,故以调肺胃利湿之剂而愈,所以治病不可不明兼挟等证,在暑后湿盛之际,秋风渐凉,人多贪之,感受新凉,小寒之气与所伏之暑互结,手太阴肺气被阻,而阳明湿热上蒸,故见以上症状,若单止咳清热,则病不服,必须辨清兼挟,随证施治,庶可邪却正安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一更145